作为一名民宿爱好者,本人通过多年的民宿设计和体验,编写了《中国民宿之美》这篇短文,力求图文并茂,作为民宿产业相关人员的参考资料。当然是仅供参考。
全文分:1、民宿的形成过程;2、民宿的基本元素;3、民宿的环境;4、民宿的文化;5、民宿的规划;6、民宿设计等六个章节一一介绍。
一、民宿的形成过程
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,结合当地人文、自然景观、生态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,为外出郊游或远行的旅客提供个性化住宿的场所。
民宿最早起源于法国,早在上个世纪初,一战结束后,一些旅行者来到当时接待条件不好的富维耶山、珀杜山,以及卡西斯海港、博尼法乔海港,寄宿于当地山民和渔民家中,这些旅行者包括一些画家和摄影师。随着他们作品的展出,引起更多旅行爱好者的追随。至此,民宿由便利店逐步形成规范的寄宿式接待场所。
二战结束后,日本和中国台湾民宿产业发展迅速。台湾和日本民宿的共同特点就是将当地文化、产业融入民宿中,使民宿体验感强烈。
由于良好的体验感,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民宿这一旅行服务模式开始传遍世界各地。
我国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民宿,二O一三年发展进入井喷期,一七年国家开始实行规范管理。
目前世界各地都可看到类似民宿性质的服务设施,民宿这个名词在世界各国会因环境与文化不同而略有差异。
欧洲多农庄式民宿(Ac 为规范我国民宿产业发展,二O一九年七月十九日,文化和旅游部颁布施行新版《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》,替代了一七年由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《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》。
旅游民宿分为二个等级,金宿级、银宿级,等级越高表示接待设施与服务品质越高。至此,我国民宿产业得到健康发展。
这里要注意区分的是民宿和精品酒店是有区别的。所谓精品酒店(BoutiqueHotel)是指位于大型商业圈内,或著名景区景点附近,配置一整套高标准硬件设施和酒店服务系统,聘请专业酒店服务公司经营和管理,为城市高端人群提供便捷、高尚和舒适生活居住的高尚物业服务设施。
精品酒店可理解为小、时尚、潮流。美国精品酒店的管理泰斗依艾恩·希拉格将“精品酒店”定义为那种具有一个鲜明的与众不同的文化理念内涵的酒店。国内如天台山嘉助酒店、东驿敦煌酒店、松赞南迦巴瓦山居、上海养云安缦酒店等。
精品酒店没有很强的地域文化概念,尽管它也属于“小”的范畴,但依然要比民宿大。相对于民宿,个性化和变化没有民宿大。关键的问题是,同区域比较,精品酒店的住宿费用更高。这些都是两者的区别。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jc/639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