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要问起最能体现“老杭州”的地方,那么,非馒头山社区莫属。当然,也有人认为大马弄的市井气更足一些。但和在皇城脚下的馒头山社区相比,大马弄到底还是市井气了一些。而且,想找五十年代的老杭州人的生活气息,还得到馒头山。今年都说要在当地过年。但不知道有多少新杭州人或者不那么老的老杭州人去过馒头山社区。为什么要说不那么老的老杭州人?毕竟,五十年代,杭州才百万人口;如今,杭州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万。也就是说,至少有多万人不能说自己是正宗的老杭州人。很少人知道馒头山一带。或者有的人会因为寻找南宋皇城找到这里,或者有的人会因为去万松书院误入此处。但此处却是来往于杭州的小资们不可错过的一个打卡网红点。刚走进此处,你的空间感时间感会发生一个突然的转换,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。而不远处,明明可以看到近年新建的高楼大厦。高架桥上的汽车过往声音会提醒你现在是年了。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去过日本京都。走进馒头山,你多少会找到些京都的感觉。不要怀疑,京都当年也绝对学过杭州。毕竟,日本的僧人们当年纷纷坐船到宁波,前往天台山,前往径山,前往凤凰山。这里没有高楼大厦,小巷子里有的只是一幢幢单体的楼房,楼高不过三两层。看得出,这些年,此处经过了外立面改造,但又保留了老建筑最大的历史色彩。你会很容易发现从屋内长出的大树。而除了这些在现在日本比较常见的单体楼外,还有五十年代建造的苏式建筑,透露着暴(沧)力(桑)美学。要不是这里建了特色小镇,还真难找到几处可以吃饭的地方。想吃杭州传统特色小吃的,还不如去大马弄。但与特色小镇里云集的年轻创业者相比,这些老建筑还依旧保留着生活气息,很少被改造成民宿。这里,曾经是杭州最热闹的地方。现在,这里主要生活群体还是老年人,见证了杭州发展的老年人们。所以,你很容易在小巷里看到几个花圈。他们的后代都搬去了杭州的其他地方,那些更加繁荣的地方。但似乎没人想对这里拆迁重建,或者是想保留老杭州的那点气息,或者因为这里的地价实在昂贵,或者就是纯粹不想在皇城脚下动土。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zl/5619.html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zl/5619.html